
心之所向 即为荣耀
沈文心
有一个人一直以来都在参加田径比赛,他比赛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因此信心满满的觉得这次第一名肯定会是他的了,可是比赛结束后他依旧没有拿到第一名。这是他不知道第几次失败在这里,离冠军只有一步之遥,他很难过,他问那个获得了冠军的人:“为什么我明明这么努力,还是没有拿到第一呢?”
对方笑了笑告诉他:“谁告诉你只有你在努力呢?” 在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不只是赛场,在生活的每一件事上,努力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因为你在努力,其他人未必没有比你更努力。但这都不要紧,只要你为了它,坚持下去,奋斗下去,朝着它前进,因为那便是你心中的至高荣耀。 “心之所向,即为荣耀。” “心怀荣耀,即战无不胜。”
Life is go
廖心茗
从前,有一个人捧着一个制作精美的花瓶走在街上,突然有一个急匆匆的行人经过他旁边,撞到了他的臂膀,“啪啦”一声,花瓶碎了,旁边的人都吓呆了,这么一个价值连城的花瓶被打碎了多可惜啊!可是那人却头也不回地走了。 有人奇怪地问:“你为什么就走了呢?你不觉得可惜吗?” 他说:“都已经碎了,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Life is go.无论发生什么事,生命都在继续。与其让过去的悲伤和痛苦成为你的累赘,还不如放下包袱,继续前行。
“我们的目标”
顾涵之
现在有很多家长都会将自己的子女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出现中考状元、高考状元、多少岁成为北大清华等等天才学子之类的称号。然后把“他们”当作自己孩子的学习榜样,让自己孩子向这个“目标”努力,确实有的孩子会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最终成绩优异,但是也有很多孩子被这种压力逼出了厌学心理。
韩寒本来在校成绩一直不理想,而在写作方面天赋异禀、尤为突出,他就发挥自己的长处,最终成为有名的青年作家。另一个孩子,他年仅15岁就考上北大,学习成绩优异,但生活自理能力过于低下,被劝退。两个例子形成鲜明对比。我认为这才是家长更应该考虑的事情,在学校里更应该重视的是掌握一项或多项技能,而不是盲目“学知识”——大脑装的全是课本、题目。孩子有目标很好,但并不一定要成为成绩拔尖的人,他们顶多是“学习”很好,而不是拥有一颗想要获得知识的心的人;父母在给孩子树立学习信心时,要用对方法,切莫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尽力让孩子向正确的目标前进。
能不能带我去看外面的世界
李圆圆
那天,我杯子上的小熊走了下来。
它和我说,被这么困在杯子上太累了,没有自由,没有自我,不能做它想做的事。
我问它,你只是被印在杯子上的一幅画,你能做什么?又能去哪?
它怪我不知道它,怪我不会明白它的想法,毕竟我不是印在杯子上的一只熊。它说它也可以去看那大川山峦,体会异域风情。
我说,可惜你该做的事不是去看那江山,而是尽你的职责,待在杯子上。你只是一个装饰,不该有这么多想法,不该期盼着一个不切实际的未来。
它闪过一丝黯然,又看着我说道,它知道它应该呆在杯子上,但是……
现实中有多少人像杯子上的小熊,渴望自由却又无奈的服从着现实的桎梏,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点应该是很多人在追求着的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