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初阳书院网站 初阳书院微信号:chuyangsy
首 页 关于书院 师资力量 教学活动 教学成果 初阳讲坛 招生报名 小学(蒙学班) 联系我们
 
· 研修交流促成长,学思悟行共提升︱初阳..
· 初阳学校开展性教育专题讲座:敞开心扉..
· 初阳书院中小学古诗词大赛圆满落幕
· 刘禾秋聊教育:用鼓励的眼光守望孩子
· 初阳中小学校园开放日报名︱为家庭赋能..
· 初阳创始人吴志坚︱十年办学,一路踩坑
· 2023•初阳蒙氏夏令营..
· 初阳蒙小•五一宇宙教育独..

在教学内容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基础并重。主干课程有三类:
1、传统国学课程:以原典为中心,培养学生研读能力,文史常识教育贯穿其中。
从第二年开始,实行导师制,培养研究和写作能力。
2、英语及西方文化课:全外教授课,全英语教学。
3、常识与实践课程:泛读、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地理等。

国学课程由国内一流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副教授以上专家授课。英语及西方文化课由外教授课。  
初阳书院国学国际班QQ咨询:2284475192
邮箱:cycollege@163.com
欢迎来校参观或观看教学展示。

 
首 页 >> 详细信息


初阳论坛第一期——欲望和刚毅(二)

2015/2/13 关注人数:3257

导语:

 

刚毅是人人都希望拥有的品质,但怎么样才能做到刚毅却是众说纷纭。现实中,我们都承认:刚毅和欲望逃不脱关系。传统的佛、道两教均视欲望为大敌,他们通过寡欲追求似柔实刚的人格。在传统的儒家典籍中有这样一句话“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你觉得孔子表达了欲和刚什么样的关系?宗教中的“禁欲”(寡欲)你又怎么看待?(翻译:孔子说,我没见过真正刚毅的人。有的人说,申枨整个人还是很刚毅的。孔子回答道:申枨这个人多嗜欲,怎么能算是刚毅呢?)

 

彭泰爔(资深媒体人):我觉得这里的刚指的是立场坚定。人的立场会因选择而有所变化,若是一个人欲望太盛,则很容易受欲望的影响摇摆不定,也就谈不上立场坚定了。正所谓无欲则刚,一个人如果没什么欲念,立场又怎么会随意改变呢??

 

至于“禁欲”。只能说有利有弊吧,禁欲限制了人性的自由,但同时也限制了人性的失控。就像一个铁笼,欲望便是猛兽,若是没有笼子,猛兽难免伤人;若是笼子太小,又会让野兽太过压抑。

 

魏磊(资深广告人):是不是可以和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来对照看,所谓刚,也许就是能够守住正道不偏移,欲会让人产生执念,沉迷,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儿女情长就容易优柔寡断。宗教的禁欲应该是修行的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为的也是不执于欲念,比如性欲,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理需求,让它自然发生,就是合理的,但它太容易让人沉迷进去,生理上损害健康,精神上让人变得淫邪,禁欲也许就是希望通过一种反作用力而达到一种平衡。但这个应该是个体自发性的主观意识,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坚定的意念,纯粹通过外在例规去压抑,就会产生心理的扭曲,比如《巴黎圣母院》里那个主教。如果像我们眼中的佛教那样完全禁欲,那么在他们宗教的理想状态中(全人类都是它的教众),人类就会一代而绝,也许在他们看来是所有人都成为佛,而没有肉身的待渡人,但我个人无法接受。(不知道你有没有考证过佛教禁欲条例的原始出处。)

                        

周欢(社会化媒体运营编辑):孔老夫子应该是说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咱们现实社会中“十全十美的"的人吧。而孔老夫子讲的欲是指人的情绪和追求了,人都有七情六欲,肯定都有自己喜欢的某些事情或某些癖好,所以孔老夫子说申枨多嗜欲。所以孔老夫子觉得欲和刚是人的欲望追求和一种无我之间的区别吧。世界上任何宗教应该都有其特殊的戒律和一些教法(就拿我自己作为佛教弟子来说),宗教的禁欲我认为都是有必要的,都是为了让信仰者时刻惊醒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都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同样我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为了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让人类的生活更加幸福而存在的,而有信仰的人大多都是心灵有归宿的人,对待问题和事物的见解和处理方式总是要更好的。而这些禁欲(如佛教最开始的五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等等),无不都是让修行者时刻觉察自己的行为、处事方式,同时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而让我们生存的大环境变得更加美好,人类的文明更前进一步。

 

贯义师(福安慈云寺比丘尼)这句话按我的理解就是指不为任何所动的,也就是无懈可击的人,也就是没有任何贪爱的人。这个可能就是指刚。但是这个还表象和内在的区别。比如,修行,我们持各种戒,身体的行为确实没有造作,但是不代表就没有起心动念,那这样,表面看似刚,则其实还没有究竟。那有的修行者,如果他真的体证了真相,你看他的表面可能不如法,但是心却一点执着都没有!还有一种就是身心具刚的!所以,说实话,别人刚不刚,我们永远没法懂,没法看透!唯独能看透的是自己!你自己到底刚不刚,你自己最清楚。所以,修行是自己的事,不需要看别人,没用。

 

础心(道人):向内求不是欲,基本的生存不是欲。佛教中有证得无我时,连我都没有(因缘和合而无生)就内外一体,物我一元,当然就没有欲,就能见到天理。人在世间法,为道日损,所以戒、断欲,都在近道。

 

假名居士(道人):修行有善法欲,修行“非纵欲非绝欲,伏断劣欲以发达胜欲。”(见太虚大师《楞严大意》),而禅悦与法食是修持戒定慧之后所产生的善法欲(即发达胜欲),虽因不可贪执而终须放下,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仍是必须的精神食粮,否则,易落入非愚即狂的偏执。“禁欲”的说法值得探讨,至少,合理的欲望(如食睡)不在其列,出家人持不淫、不饮酒、不吃肉之戒,实是修持定慧的防火墙,而有禅定与法食之胜欲,自然能伏断劣欲。

 

项潘珊(初阳书院学生):孔子认为多欲不得为刚。凡儒家所重之道义,皆依赖刚德而完成。若一个人多欲,那么就会被世情系恋,心有求乞,刚大之气馁矣。而宗教的禁欲态度则为无欲则刚。我的观点是多欲不得为刚。刚德之人,能伸乎事物之上,而无所屈挠。富贵贫贱,威武患难,乃及利害毁誉之变,皆不足以摄其气、动其心。但是,人生活在这个世上,不可能没有一点儿欲望。人总会对某个事物或某个人有所追求、有所想法,只是这种欲望可大可小罢了。欲望它涵盖了希望、愿望、期望、追求、想法等等。它可以大到希望获得功名利禄,小到希望吃饱穿暖。欲望它充满我们生命、生活的每个角落,所以一个人不可能无欲。至于刚,一个人想要得到的越多,那么他会被打动的也越多,弱点也越多。一个人浑身都是弱点,自然便无法刚强起来了。就像一棵大树,它上面有几只害虫,它可以坚挺在那儿,但当它上面都是害虫时,它便无法再坚持下去了,甚至死亡。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多欲不得为刚,要适欲。

 

孙天博(初阳书院学生):孔子所说的欲和刚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人的欲望若是超出了正常的范围,那么对于一些事情会相对做出妥协,自然就不得刚了。宗教的禁欲相对于孔子对欲的理解较为偏执一些。虽然不少人可以在宗教的禁欲中有所得,然宗教的礼法与约制并不适合所有人。我认为:欲有君子小人之分。《尚书》:“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君子之欲也,莫过于此。小人之欲也,权名富贵,窃喜于偷盗淫掠之时,暗笑于他人不察之间。小人之欲盛时,只知其神,不觉其形,行之于平常之间,骤然而成非常之事。如此者,焉知其刚柔?若孔子与其人并世,恐其亦不见刚者矣!

 

妞妞妈妈(妞妞的父母是新式教育的探索者):欲和刚的关系:个人以为有欲即有求,所谓欲求不满,有求何来刚,现在的腐败、社会风气日下,和人的物欲日渐增大何其相关,心随物转,风不动心已动!宗教中的禁欲应该是一种修行的方式,人不能做到如如不动,不能先天开悟,只能一步步修行,包括各种戒律,一切皆为达到至善的方法,古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何况现在何其多的糜烂之音,山珍海味!

 

妞妞爸爸:我是妞爸,妞妈睡前给我的任务,回答问题,奈何实在是才疏学浅,隔靴挠痒,不知所谓,见谅哦!所有的事情都有多面,对于“欲”,也是一样。“欲”字本身也没有不祥不恶之意。我想孔子在这里意指的“欲”是否含有“过欲”,“浅欲”之意?任何事情一方显现,必定阴阳失调,就失去平和。一个人欲望多了,欲望深啦,一定费心伤神去思考,如何能达到,所以各种权法、手段、构思都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现并不一定是有害之事,关键在与如何把握和舍取,看“欲”的深度,只要能为天下民生之事而欲,且尽守万物生长之本然,这样的“欲”,应该是此人至上之“刚”的体现才对啊。为天下百姓为子孙后代,日夜构思,操心劳肺,一身两袖清风,鞠躬尽瘁,当今社会少的就是这样的欲刚之人;当然,如其“欲”只为一份自身的财权位,起欲之时就失去与“刚”的链接啦,处世为人就是很难得见刚阿不屈,处处表现只求荣华富贵的浅薄之“欲”。

 

宗教的“禁欲”,我想是因为各路宗教始祖明白,人无法不欲,很少人能做到如何舍取欲,做不到在各种“欲”前如如不动,所以,索性给出规定“禁欲”,才能做到心静性清,进行修行而内观,这样也许是为了让修行之人有足够的能力去做到取舍“欲”而已。

 

田野(中国美院高研班学生):为人行事,自有一准则大道,无影无形却很强大,见与不见全在自心,坚守原则不轻变则刚。自古贪而不失者鲜矣。贪多于本分,则将损道,如两人分四饼,人均两个为公,其一欲得三或四,悖理也,逾界自利,亏欠于人,得小利而失大义。“或曲解为大益,以利害心求长久而言仍益于己,然见圣贤者不计也,得失盖凡圣所见不同,难以共鸣。”故守道中正,内克念以强坚,外拒诱而自立,心不为外物所动,其行自刚。欲动念起,贪而不克,虽起于微末后必成患。俗语云吃人口软,拿人手短,侵人利者心亏。能不以人念而随,为人求私欲,损于中正大道而应顾不暇,刚必毁。是以无欲则刚,由心而损。自然之定则,择弃凭心,然不必疑其真,譬如杯中注水,水为利,空为刚,水增而空减。宗教禁欲之欲我不知道是不是与此处是同一意,欲之利害全在自身,愿不愿禁听凭自愿,若是强加于人,虽好亦恶。  

         

*发言顺序按照各位朋友回复的先后顺序排列

 

后记

 

这两个问题(欲望和刚毅;孝敬与理想)原是初阳书院学生的《论语》期末考试题,本来想请几个老师也谈谈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想小叩大鸣,讨论这么热烈!这也足以证明我们一向的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于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和引导,它并非记诵之学,亦非“古代”之事,而是“活”在我们每个人生活之中。

同情的理解,理性的吸纳,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在此,论坛向各位朋友表示感谢,并期待着以后继续分享。


[返回]


 
 
 
共 0 条 共 0 页 现 0/0页

姓名:
留言:
   
 
 

 

网站地图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电话:0571-87981580、13957146781
校园地址: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街路28号龙游初阳书院 备案号:浙ICP备090182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