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初阳书院网站 初阳书院微信号:chuyangsy
首 页 关于书院 师资力量 教学活动 教学成果 初阳讲坛 招生报名 小学(蒙学班) 联系我们
 
· 研修交流促成长,学思悟行共提升︱初阳..
· 初阳学校开展性教育专题讲座:敞开心扉..
· 初阳书院中小学古诗词大赛圆满落幕
· 刘禾秋聊教育:用鼓励的眼光守望孩子
· 初阳中小学校园开放日报名︱为家庭赋能..
· 初阳创始人吴志坚︱十年办学,一路踩坑
· 2023•初阳蒙氏夏令营..
· 初阳蒙小•五一宇宙教育独..

在教学内容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基础并重。主干课程有三类:
1、传统国学课程:以原典为中心,培养学生研读能力,文史常识教育贯穿其中。
从第二年开始,实行导师制,培养研究和写作能力。
2、英语及西方文化课:全外教授课,全英语教学。
3、常识与实践课程:泛读、美术、音乐、体育、科学、地理等。

国学课程由国内一流大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或副教授以上专家授课。英语及西方文化课由外教授课。  
初阳书院国学国际班QQ咨询:2284475192
邮箱:cycollege@163.com
欢迎来校参观或观看教学展示。

 
首 页 >> 详细信息


徐旭翔:浅谈悲剧

2016/1/28 关注人数:3349

(许旭翔  为政班   19981月生)

“诗歌体验的全部价值都要由冲动的移置(和重组)来衡量。一种深刻的诗歌体验中所包含的冲动或许既繁多又激烈,也许还会探入灵魂深处,从而唤起一些因为危险或禁忌而小心翼翼地控制起来不让获得日常表达的冲动。这种体验的名字只能是悲剧,因为不管在哪里,人们都承认悲剧是深刻的,包含剧烈的冲突,使一般的文学体验中所没有的一些冲动(或情感)得到宣泄。”
   
以上内容出自约翰克劳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的《新批评》中第一章第十一节。

关于悲剧,我们最为熟知的可能就是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等,它们不仅情节曲折动人,语言出众,源自其中诸多原型也为后世作家们所引用。不过那些是戏剧中的悲剧,而关于其它各种文体包括诗歌的悲剧,正如引文所言,应是一种能“探入灵魂深处”的“冲动”。

兰色姆认为理查兹(Ivor Armstrong Richards)曾赋予“悲剧”以新的意义,认为它是一种“均衡的冲动”,诗歌体验的价值由“冲动”的设置和重组决定,他认为这些冲动是互相对立的,不可协调的。而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对悲剧定义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进行“严肃”的模仿,它是对于生活中的一部分进行模仿,设置一些情节、情感、以及其他各种方面的冲动,作者将这些冲动安排在作品中的各个部分。而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功能在于净化人对于悲剧中怜悯和恐惧。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中,怜悯和恐惧这些冲动更多不是一种冲突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联系的感觉。

理查兹认为接近“冲动”造成的怜悯,与退避“冲动”造成的恐惧,二者和“还有其他什么同样不协调的冲动”成功结合在一起,他们在整一有序的反应中产生了悲剧特有的“净化”。除了悲剧,这类冲动一经唤起,非压抑根本不能将其平息。兰色姆对于理查兹“冲动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的观点明显不是很赞同,他认为理查兹的解释更多的是修辞性的,缺少现实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讲到怜悯与恐惧并不是冲突对立,反而仿佛是在说,他们是连接在一起的,二者都需要,缺一不可。体验悲剧的过程中,我们怜悯的是悲剧英雄,恐惧的是英雄的命运,如果悲剧的英雄没有遭受那么悲惨的结局,也许只是受了伤,也许是害上一些恶性疾病,也许也就没有那么有怜悯的感觉了,如果不是英雄,遭受悲惨命运的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也许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恐惧。

而理查兹在《文学批评原理》中又提到:“必须要认识到的是,在全部的悲剧体验中不存在压抑”,这种体验是有利于人的心灵净化。我个人对这一观点尤为感兴趣,因为正如理查兹认为的那样,人的心灵是否成熟,要看它是否能正视所遇到的一切,并作出反应,而不是像通常那样靠无数借口来逃避这些体验所展开的一切。而悲剧的意义在于,能够使我们暂时丢弃这些手段来正视生活。从而引出另一个令人奇怪的结果——悲剧体验的核心是一种快感,是一种让人心安然正常的体验。

随后,兰色姆提出一个理查兹和亚里士多德几乎都避而不谈的问题,即“悲剧冲突”的问题。理查兹提出当悲剧遇到神学的时候,“上苍会对悲剧英雄有所补偿,悲剧就不复存在”(《文学批评原理》)。那么,当我们根据我们所认知的“残酷的现实”联系悲剧,当我们认为正确的一些行为遭遇失败或者挫折的时候,是否会萌生负面的各种情绪,此间产生的冲突又要怎么理解?兰色姆给出的解答是,正派英雄们更容易赢得我们的情感支持,但悲剧所颂扬的冲突不存在我们自身的情感之中,只是处在那个客观的情境里,在那个世界中,角色与势均力敌的另一方势力展开搏斗,为努力消除同样可以作孽的混乱及非理性的偶发事件斗争。

在这些情境中的悲剧,仿佛具有一种毁灭的意味。兰色姆在《新批评》中提到“好的悲剧会一步一步构建起自己的结构,然后再一步一步崩塌。”在这种毁灭中,我们寻找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使我们沉默,让我们在静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悲剧体验,品尝失败的果实。颠覆现实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因为自欺欺人的逃避心理,有一种诚实正视自身的良性体验,建立并不断修正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对于现在处于人生初级学习阶段的我来说,这真会是一种再美好不过的体验。对于关注内容的人们来说,悲剧中努力营造的现实,或者说客观情境,不可否认会对一些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很可能是负面的影响,但是在真正的现实之中,因为现实情境多样的变化性,很多事情对我们所造成的影响实际上并不会和悲剧中一模一样,而我们在一些出色悲剧的影响下产生的共鸣、被引起的思考,会让我们反思现实中该如何应对各种不顺利的事件。这本身就蕴含着值得探讨的价值,就像《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王子复仇记,对母亲背叛父亲的痛恨,复仇的矛盾等等,学者们对其研究至今。它们不仅是出色的文学作品,更是让无数被粉饰的现实显形的镜子。

    在最终目的上,也许悲剧与喜剧并无很大的不同,他们都是作者通过讽刺或者毁灭来表达自己的一些观点。正如好的喜剧最后的体验也许是静默的反思,悲剧最后给我们带来的,是心灵中的一丝清明。对悲剧中英雄的怜悯,对英雄命运的恐惧,是否也是对自己的怜悯,对迷茫不清的未来的恐惧?一种对内的体验带来的价值,也是文学家们如此推崇悲剧、研究悲剧的原因之一,又或者说是它所具有的重要功能之一。

 


[返回]


 
 
 
共 0 条 共 0 页 现 0/0页

姓名:
留言:
   
 
 

 

网站地图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电话:0571-87981580、13957146781
校园地址: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街路28号龙游初阳书院 备案号:浙ICP备09018279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379号